南京二氧化碳,南京高純二氧化碳,南京二氧化碳廠家,南京液態(tài)二氧化碳,南京工業(yè)二氧化碳銷售。
除了種植樹林進行更多光合作用外,用過濾裝置直接收集,或者是埋入海底、地下,都變成了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(以下用 CO2 代替)的方法。
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 Climeworks 公司 11 日宣布,它跟冰島的科研項目 Carbfix 達成合作,在冰島的 Hellisheidi 地?zé)岚l(fā)電廠落地一個 CO2 氣體收集器。這個 CO2 收集器分離空氣中的 CO2 后,這部分 CO2 跟水、硫化氫混合后被埋入到地下 400-500 米深處,讓其跟地下的玄武巖發(fā)生反應(yīng),轉(zhuǎn)化成碳酸鹽礦石(例如鐵白云石)。
相比較為常見的辦法而言,將 CO2 以碳酸鹽礦石的形式固定下來,可以較為安全,不用擔(dān)心 CO2 會泄漏出來。以前更常見的是把 CO2 儲存在沉積巖中,例如北海海底的油氣田,很可能是因為缺少鐵和鋁,沉積巖的方法可能導(dǎo)致 CO2 泄漏,造成額外的成本。
目前這項收集 CO2 的合作還處于試驗階段。Climeworks 公司設(shè)計的 CO2 收集器,利用地?zé)岚l(fā)電廠的一部分熱能作為能源,對過濾器進行加熱,達到 100 度以上后,CO2 氣體就會被分離出去。這部分 CO2 氣體混合了空氣中的大量水汽和硫化氫一起埋入到地下。
按照 Climeworks 公司的說法,他們的 CO2 收集器每年可以收集 50 噸 CO2,每噸 CO2 需要花費 600 美元。今年年底,這套系統(tǒng)預(yù)計可以收集到 900 噸,大約跟一個美國家庭產(chǎn)生的碳排放接近。
至于冰島的科研項目 Carbfix,其本身的研究方向是利用玄武巖轉(zhuǎn)化、固定大氣中的 CO2。該項目由運營著 Hellisheidi 地?zé)岚l(fā)電廠的 Reykjavik Energy 公司聯(lián)合歐美、冰島的地質(zhì)學(xué)家、科學(xué)家設(shè)立,有近 1000 萬美元的研究資金。
2012 年開始,Carbfix 項目開始將 CO2 氣體打進地下 400-500 米。去年 6 月,Carbfix 團隊在《科學(xué)(Science)》期刊上發(fā)布研究成果,稱他們按照水和 CO2 以 25:1 的重量比例,將 250 噸的 CO2 壓進了玄武巖層,其中 95% CO2 氣體在 2 年時間被轉(zhuǎn)化成碳酸鹽礦石,并且沒有發(fā)生 CO2 外泄。從去年開始,Carbfix 團隊開始增加處理 CO2 氣體的量,計劃是達到每年處理 1 萬噸。
這次 Carbfix 團隊跟 Climeworks 公司的合作,主要是在收集大氣中 CO2 氣體上有所幫助。
跟 Climeworks 公司、Carbfix 項目相似的研究有不少,例如 Carbon Engineering 和 Global Thermostat 等公司也在制造 CO2 收集設(shè)備,希望以較低的成本降低大氣中的 CO2 含量,并且能夠量產(chǎn)。
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也在推進跟 Carbfix 類似的項目。2013 年,該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將 CO2 加壓轉(zhuǎn)成液態(tài),塞進哥倫比亞河玄武巖群(CRB)上挖出來的一口洞內(nèi),總共 1000 噸的液體 CO2 被轉(zhuǎn)化成了礦石。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了美國化學(xué)會(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)的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 Letters 上。
將 CO2 壓進玄武巖內(nèi)讓其轉(zhuǎn)化成礦石,確實可以維持數(shù)百年。但收集 CO2 的技術(shù),目前來看仍然面臨著比較大的難題。
首先是成本比較高,規(guī)?;瘜枰揞~的資金。Climeworks 的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克里斯多夫·格博爾德(Christoph Gebald)此前給出過預(yù)計,收集 1% 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,需要 450 萬個 CO2 收集器的設(shè)備。本身的設(shè)備生產(chǎn)、制造就是很大一筆投入。
本身收集 CO2 在技術(shù)上要求的成本支出就比較高。美國物理學(xué)會在 2011 年給出的報告稱,利用化學(xué)物質(zhì),從空氣中收集 CO2 的技術(shù),每收集 1 噸 CO2 需要 600 美元或以上。如果是在大氣中 CO2 含量較高的煤廠附近,成本大約是這個的 1/10。包括 Climeworks 公司在內(nèi)的 CO2 收集器生產(chǎn)商暫時都還沒公布他們每噸 CO2 收集的成本,但普遍給出的預(yù)估是,希望將每噸 CO2 收集成本降低到 100 美元。100 美元差不多是每噸汽油價格。
根據(jù) Carbfix 項目的一位地質(zhì)學(xué)家埃德達·阿拉德提爾(Edda Aradóttir)稱,過去 3 年,有 1.8 萬噸 CO2 被埋進地下,每噸成本是 30 美元。他是這個項目的負責(zé)人。這可能是跟他們利用工廠一部分能源進行處理 CO2 有關(guān)。
另外一部分的問題是,像 Carbfix 項目需要大量的水,即便是取用海水代替,這也只能適用于海灣地區(qū);還有一部分科學(xué)家擔(dān)心,存在地下的碳酸鹽礦石有可能被分解成另一種溫室氣體甲烷。
“這些看上去有前景的技術(shù)都還在早期,也沒有被證實(有效),在規(guī)?;瘯r也會遇到挑戰(zhàn),記住這一點很重要,”斯坦福伍茲環(huán)境研究所的主管克里斯·菲爾德(Chris Field)稱,“去除 CO2 技術(shù)的最佳案例,我們現(xiàn)在知道具體實施方法的,就是種植更多的森林,保存土壤里的碳含量?!?/p>
題圖來自:pexels
喜歡這篇文章?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,每天看點不一樣的。